航空航天制造业是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着国家战略安全、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航空航天制造业产品系统复杂程度高,产业链长,结构复杂,发展至今,这一产业急需建立完备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体系,融合最新的信息通信技术,推动产业升级。
航空航天产品包括飞机、导弹、火箭、飞船、卫星、空间站、发动机及各类机载设备等,品种多,型号谱系和批次多达几十种,但单一型号的产品年产量却往往不超过一百个甚至只有几个。这个特点对数字化生产线的建立有很大的制约,增加了生产体系的构建和运营成本,同时对生产设施的高度柔性化和智能化,以及生产运营过程的精益化提出了很高要求。
作为高价值产品,航空航天产品工件生产制造工序多,误差积累的环节多。机械加工往往需要突破零部件尺寸大、结构复杂、刚性弱、材料难加工和加工精度要求高等一系列复杂制造难题。产品装配过程以人工为主,大部件精准对接,表面接插控制和零部件协调操作对操作人员来说操作难度大。在制造数据管理中,产生的数据模型体量庞大,从时间与准确性上对数据控制有严格要求。
航空航天产业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最终目标是满足用户对航空航天产品的新需求。以此为牵引推动构建网络化协同和智能化生产网络,形成一种新的生产制造模式。整个行业要迎合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趋势,抓住新一轮发展的机遇,以推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在航空航天的普及应用。
根据《智能民航建设规划》,到2025年,数字化转型将取得阶段性成果;到2030年,智能应用将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提高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到2035年,中国希望实现智能集成全覆盖。具体来说,其中涉及诸多技术的应用,包括数字孪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智能装备技术、智能材料技术、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
对此领域有兴趣,不妨来2025中国(成都)航空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博览会看看,2025年3月28日至30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等你前来!